这几张方子治疗严重湿疹4周痊愈,胃病好了

中医

干货

传承

创新种树人种下的第棵树

全文个字,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

■患者男,57岁,主诉皮肤瘙痒难忍,破溃,水脓互见月余。发病后于附近诊所就诊输液一周无效,医院就诊,内服、外用脱敏剂等(具体药物不详)直到就诊时未见好转,家人介绍来诊。患者平素夜、白倒班,不饮酒,没有过敏史,脾气易急暴躁,自述本次发病前没服用过特殊食物和药物,皮肤瘙痒稍有两日就出现急性进展状态。脉象:左关脉弦细,沉取涩;右关浮大,尺沉取弦,稍涩滞。胃不舒,胃胀,偶心慌,心烦,内热,不易汗出,睡眠长期较差,大便不通畅。舌质红,舌尖红,中后段白厚腻。第一次处方:乌梅丸(如上方图片所示)看到这个处方有的就疑惑了,怎么还用了个治蛔厥的乌梅丸呢?其实患者的虚实寒热就是阴阳变法的体现,临床上很少有纯虚纯实纯热纯寒的患者,只是谁多谁少各有侧重,患者两脉沉取见涩,精亏血瘀俱见,关脉浮大无力,是精血耗散之象。在脉上看患者是本寒标热,热越于外,痰浊熏于体表而发本病,舌苔厚腻,大便不通,痰浊邪瘀没有出路,也都是寒热错杂、寒重于热的表现,符合厥阴主病,直取病根,釜底抽薪;兼以利湿清热止痒,解燃眉之急。患者2次复诊,效果明显,痒减,就是晚上的睡眠还是被瘙痒搅得不安宁,皮肤溃破稍有愈合。处三物黄芩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患者心烦口渴,偶有心悸,手掌热有汗;脚凉,汗出怕风,寒热往来;脉中沉取皆弦数有力,舌苔中后段白腻,痰湿热蕴结,直取其病。服药后见效明显,痒大减,湿疹收口,患者自述能看见皮肤下有小水泡,发表时即破,服药后皮肤愈合加快,病变部位皮肤再无溃破、流脓、流血,皮肤开始变平整。患者因工作原因中间中断服药,病情无反复,一直平稳向愈。3月28日第4次来复诊,患者诸证好转,阳气回转,口渴欲饮,小便黄,舌红暗,苔黄厚,左关、尺弦硬,右关弦而无力,舌下络脉迂曲,处方如下,以龙胆泻肝汤为底方,加当归生地益血治风,黄芪补益正气,逐邪外出。服药后患者最严重的腿部也基本恢复正常平整度,白天不痒,晚上减轻,不碰不痒,不影响睡眠,困扰患者的多年失眠和胃病也被解决。患者工作环境接触物多,皮肤常年易裂、干燥、发硬,服药后裂纹无,湿疹无,手也变软了,气血通畅充盈,能濡养四肢百骸,自然皮肤也变白透亮了许多!临床就诊的患者收获“美容养颜瘦身”之“意外之功”的不在少数,实际上都是“意料之中”的结果。随访三周未见复发!结尾插个小tip,回看这个患者的治疗,其实还可以更快更好,但败就败在患者第一周没有好好忌口,“吃药不忌口,白瞎大夫手”不是白说的。不是对所有患者、所有病证都这么无情,但我一直主张,对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口要尤其严格,尤其急性期。另外对医生同行也有个小tip,有时候患者可能会钻空子,或者真的记不住忌口的事情,不深究细问是问不出来的,需要我们在舌脉上多下功夫,尤其是脉,有的慢性病舌苔变化也不大,我常跟患者说“脉不藏奸”,我的患者也都说不敢“撒谎”,因为瞒不住,如果我们不能对诊疗环节中所有步骤把握好,那么一旦效果出现了“处方预料外”的情况时,就不能及时分析出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理—法—方—药、药材、煎煮、忌口等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治病是精益求精的事儿,值得我们多学多想。附录:

《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组成与用法

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适应病证1.内科病肺结核,不眠症。2.妇产科病产褥热。3.皮肤科病癣菌疹,进行性指掌角化症,湿疹,脓疱疮,痤疮。4.五官科病口内炎。辨证与辩病本方载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篇》,是张仲景为产褥热而设。以手足烦热、欲伸出被外、得冷则舒、手足干燥,作为投药指征。但属男性有此证者,也可投本方。具体辨证与辨病如下:1.内科病用于肺结核,以手足烦热、不寐、身热,作为投药指征。用于不眠症,以手足烦热,作为投药指征。2.妇产科病用于产褥热的初期、体力未衰的患者时,以手足烦热、口舌干燥,作为投药指征。3.皮肤科病用于癣菌疹和进行性指掌角化症时,以局部干燥而瘙痒、皲裂而痛、口渴、手足烦热,作为投药指征。用于干性湿疹时,以手足烦热、奇痒、口渴,作为投药指征。用于脓疱疮急性期时,以手足烦热、口舌干燥、口渴,作为投药指征,常与黄连解毒汤合用,若大便秘结加大黄或合三黄泻心汤。用于痤疮时,以手足烦热、口渴、舌红,作为投药指征。4.五官科病用于口内炎,以手足烦热、口舌灼痛、口渴,作为投药指征。合方应用1.三物黄芩汤合小柴胡汤治疗产褥热,以手足烦热、口舌干燥、寒热往来、头痛,作为投药指征。2.三物黄芩汤合三黄泻心汤治疗口内炎,以两方证的总和,即手足烦热、口舌灼痛、大便秘结,作为投药指征。龙胆泻肝汤,出自宋朝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表现为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阴肿阴痛,湿热带下。组成:龙胆草(酒炒)9克,黄芩(炒)9克,栀子(酒炒)6克,泽泻6克,木通6克,车前子3克,当归(酒洗)1.5克,柴胡6克,甘草1.5克,生地黄(酒炒)6克。方中龙胆草,一个“胆”字,道尽了它与肝胆注定的宿命。其性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滋肝血、益胆汁、降肝胆之热使不上炎,但凡因肝胆有热而致目疾、吐血、鼻血、二便下血、眩晕等,均可用其清热燥湿。黄芩活跃于肺胃肾经,不仅燥湿,还泻火解毒,尤善清肺火。栀子表里双解,既能清气中的热,又能清血中的热,加之能利湿,是治黄疸的佳药。配黄芩,能清肺火。二药共助龙胆草清热燥湿,并使湿热从肌表而解。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泽泻性味甘寒,甘能补阴,寒能清热,活跃于肾膀胱经,可利水渗湿,泄下焦湿热与肾中浊气。木通为木通科木通,是安全的木通,性味苦寒,入心与小肠经,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车前子甘寒,是有名的利尿通淋药。与木通配,可泻小肠、膀胱之湿。三药引热下行,令湿热从小便解。并与龙胆黄芩桅子配,让邪气各有出路。生地甘寒,凉血养肝。当归甘温,养血益阴和肝。二药相配,滋阴养血,以调和上药之苦寒,防伤阴太过。与龙胆草配,泻中有补,可防止因肝胆火盛而耗伤阴液,以去邪而不伤正。同时,用苦寒药清肝,恐抑其生发之气,故又用柴胡疏肝升阳,畅肝经之气,引众药归肝经。柴胡同时还有和胃之效,加上甘草护中,防伤胃太过。柴胡与龙胆草也是佳配。龙胆草苦寒沉降,泻肝胆实火。柴胡升发疏泄,疏畅肝胆之气。相当于一升一散,泻火清阳,令郁滞均散。本方因安全性问题,名气颇大。方中木通用木通科木通便无毒性。另外,壮火食气,肝胆实火,亢盛的阳热会对正气造成损耗。本方以寒凉清热,改变阳热亢盛的局面,让体内环境达到平稳,是对正气的维护。正气充足,邪不可干。泻中有补,郁滞均散。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以及肝经湿热下注之阳痿阴汗,小便淋浊,阴肿阴痛,妇女带下这些邪气的产物,只能快速离开。

张丽楠中医师简介:

张丽楠医生,中医内科学硕士,针灸推拿学学士,临床擅长运用纯中药结合针灸疗法调理内、妇、儿、男常见病及疑难病,尤擅亚健康综合征、顽固性头痛、失眠、心脑血管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脂肪肝、顽固性痛经、不孕症、哮喘、慢阻肺、小儿腺样体肥大、湿疹汗疱疹等皮肤病。

出诊地点:长春市汽开区弘康综合门诊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9:00-12:00,周六、周日下午1:00-4:30

版权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摘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gongshi.com/nwyjb/1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