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里2个假故事,实为杜撰而来,

教材是学习的必备品,尤其是在小学、中学时期,教材可谓是人手一本。尤其是语文教材,其中会收录很多正能量的故事,教育部也希望用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我们都知道教材会定期做出改动,有时候会删除不符合时代的文章,或者是增加某些文章。现如今再次翻开小学生的语文课本,就会发现和我们当年用的课本大不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虽说整体的价值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传递价值观的故事却在不停更新。当然很多经典的故事则会一直存在于课本之中,成为比较“权威”的文章。然而某些曾经很受教材欢迎的文章,却因为家长们的质疑在课本中销声匿迹。比较经典的便是《爱迪生救妈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2篇。或许很多朋友对这两篇文章都还有印象,可是现如今它们已经从语文课本中被删除了,为什么这样的文章会被删除呢?一、《爱迪生救妈妈》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当年爱迪生年仅7岁,爱迪生的妈妈晚上突然感到肚子剧痛,甚至疼得在床上打滚。医院距离爱迪生的家有几十公里的距离,等到医生赶到的时候,爱迪生的母亲已经疼得近乎休克。这时候的情况很是凶险,医院进行手术。于是医生决定就地进行手术,可是问题在于爱迪生家中的灯光非常昏暗,根本没有办法达到手术要求。最终爱迪生想出一个办法,用镜子将光线进行反射,光线经过不断的反射就会逐渐变强,从而达到医生需要的手术条件。起初爱迪生的父亲认为这就是胡闹,毕竟是人命关天的事情由不得胡来。爱迪生赶紧叫来自己的小伙伴,人手一面镜子站在房间的几个角落之中。果不其然光线逐渐变得强烈,屋子里也变得亮堂起来。医生也顺利完成了手术,成功挽救了爱迪生母亲的生命。二、文章被质疑不符合常识这篇文章存在很多疑点,第一点便是文中所描绘的时间和历史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的时间不符。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在年开展,而爱迪生7岁那年是年,其中相隔了三十余年的时间。因此这个故事很有可能并非真实,而是后人通过自己的想象虚构出来的。第二点则是当时并没有电灯泡,那时候人们使用的都是煤油灯。众所周知煤油灯的灯光十分昏暗,即便是经过再多次反射,也很难达到手术需求的条件。因此家长们认为这样的文章不符合科学常识,甚至会对孩子造成误导。三、《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讲述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时间则是在年。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况,此次地震共有30余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一位父亲的儿子被埋藏在废墟之下。最终父亲得知孩子的方位之后,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孩子以及他的13位同学,从废墟中营救出来。这个故事所表达出来的父爱让所有人动容,想必要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以及十分强大的忍耐力,才能在一片荒芜的废墟中不停挖掘,最终迎来了和孩子的团聚。但是有人却看出了课文当中的问题所在。四、文章与真实情况不符后来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课文中所描绘的时间和地点,与真实情况并不相符。因为洛杉矶地震发生的时间是在年,而年发生地震的地点是在旧金山。也就是说这篇文章的时间和地震并不对应,所以网友们认为这是不尊重事实的情况。并且文章中所描绘的受灾人数和实际情况也不符合,后来教育部在审核课文的时候,将文章中的地震时间进行了改动,但是对其他内容未作修改。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文章内容很不眼睛,不适合出现在教材里面。同时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是在刻意美化美国人的形象。我国和美国的关系向来比较微妙,很多时候他们都可以针对我们,甚至不惜一切手段抹黑我们。所以很多家长都认为,教材中应该多引用国内英雄人物的故事,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结语笔者倒是认为文学作品未必都要和现实相符合,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学习历史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史实,但是在文学作品中便没有必要这么较真,毕竟文章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是正能量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gongshi.com/nwyjc/1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