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以内的宝宝,常常会有莫名的哭闹。专家称,这种情况可能与宝宝腹痛有关。而造成宝宝腹痛的原因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以下几种不可轻视的宝宝腹痛。
1宗罪:肠绞痛
●表现症状
肠绞痛多发生在下午、傍晚至前半夜加重,宝宝哭闹难以安慰,蹬腿或经常放屁。医生发现,有些人工喂养百天内的小宝宝,一吃奶粉就哭闹,实质上是对牛奶蛋白过敏——发生了痉挛性腹痛。
●护理方法
宝宝肠绞痛的诊断一旦成立,处理方法很简单:
1.让宝宝平卧位。
2.每次轻轻顺时针按摩孩子的腹部,促使排气,排气后宝宝就会安静一段时间。
国外流行的“5S”法,即面对哭闹较严重的宝宝,可以采用5种姿势来缓解:
1)紧紧包裹住宝宝;
2)轻轻摇晃宝宝;
3)对着宝宝的耳朵有节奏地吹哨;
4)让宝宝俯卧;
5)让宝宝吸吮安抚奶嘴或喂奶。
一般说来,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到6-12个月时,大脑已能很好调控整个消化道,这种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人工喂养的宝宝需注意
针对牛奶蛋白过敏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立即停止喂养配方奶粉。如果母乳不足,可加用 酸配方粉。一般3个月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换成深度水解的配方粉。当宝宝长大到6个月后换成部分水解的配方奶粉。特殊配方粉的治疗要持续将近1年。在使用特殊配方奶粉治疗的同时,还可给婴儿添加益生菌制剂,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
2宗罪:肠套叠
●4大症状
1.阵发性哭闹为首发症状,系肠绞痛所致。宝宝哭闹时表情痛苦,面色发白,双臂乱动,屈腿,出汗、拒奶,持续数分钟后腹痛消失,嬉戏如常或安静入睡片刻。间隙约半小时后又突然哭闹不止,呈反复阵发性发作。
2.呕吐为早期症状,常在阵发性哭闹开始不久就可发生。最初吐出物为奶汁或食糜等胃内容物,次数不多,以后呕吐胆汁。
3.便血为本病的特征,对诊断很有帮助。约85%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拉出果酱样黏液血便,也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多无粪臭味。
4.腹部包块在腹痛发作间隙期,大多数宝宝可在腹部摸到一长筒形,如腊肠状肿块,中等硬度,略带弹性,表面光滑,稍可移动,并有压痛,是本病的确诊依据之一。
●应对措施
肠套叠是非常危险的小儿外科急症,如果不能及早诊断治疗,可能会导致肠坏死、穿孔,所以应小心应对。凡是确认为肠套叠的婴儿,发病在48小时之内,全身情况良好者,普遍采用空气灌肠复位,其成功率高达90%以上,从而避免手术。若发病已超过48小时且灌肠复位失败,或腹胀如鼓,有腹膜刺激征者,必须及时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
3宗罪:嵌顿疝
●应对措施
宝宝患上腹股沟斜疝,处在疝内容物可以回复阶段,可以行保守疗法(由医生先试行手法复位)。必须强调,幼儿嵌顿疝为什么要急着做手术?这是因为嵌顿时内容物常常是肠道,女孩有时是卵巢,其血液循环会被迫中断,有发生坏死的危险,如果两小时内症状不能缓解,为紧急手术治疗指征,它也是目前最安全的治疗方法。建议家医院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小儿疝气手术创伤较小,多数在15-30分钟即可完成,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4宗罪:急性阑尾炎
●表现症状
1.腹痛是儿童阑尾炎最常见的症状,患儿多喜欢右侧卧,双腿稍屈,走路时腰向右侧。但5岁以下患儿常不能准确表述病状,不一定以腹痛为最初症状,呕吐、发烧、烦躁不安、腹泻、拒食常为早期的主诉。
2.恶心、呕吐是小儿阑尾炎的常见症状,多见于发病初期;20%左右患儿出现腹泻,13%患儿出现便秘。
3.绝大多数患儿开始时仅有中等程度发热(测量体温在38.5℃左右),1-2天后可能出现高热,提示病情加重或阑尾穿孔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急性阑尾炎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婴幼儿阑尾炎的早期识别比较困难,常以哭闹和拒按来表达腹痛和压痛。有一点应警惕,常出现“颠簸痛”即在家长轻拍或颠簸时疼痛更明显,哭闹不休。婴幼儿阑尾炎误诊率高,穿孔率高达40%。
●应对措施
小儿急性阑尾炎一旦诊断确认,除阑尾脓肿以外的各种类型阑尾炎应 手术治疗(特别是阑尾穿孔患儿),若不及时做手术,则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更多精彩内容敬擅长治疗白癜风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