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学腹痛

临床诊断学学习笔记

参考教材:《临床诊断学》第二版主编:曹克将

第一章:临床常见症状,消化系统

腹痛(abdominalpain)

一、区分

可分为急性腹痛、慢性腹痛,其中属于外科范畴(需作外科紧急处理)的急性腹痛称为“急腹症(acuteabdomen)”

二、病因

1、急性腹痛(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

(1)腹腔脏器疾病所致的急性腹痛

脏器急性炎症、阻塞或扩张、扭转或破裂、腹膜炎症(多由消化液外漏引起)、血管病变(动脉栓塞、腹主动脉夹层等)、其它(急性胃扩张、痛经)

(2)腹外脏器疾病

胸腔疾病:肺炎、心包炎等

腹壁疾病:腹壁受伤、带状疱疹(多为肌肉本身的疼痛)

中毒及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坤中毒、卟啉病(畏光)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疾病:腹型过敏性紫癜、腹型风湿痛、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和肠壁小血管炎症缺血有关)

其它:急性溶血、神经精神性疾病、功能性急性腹痛

2、慢性腹痛

起病缓慢、病程长、疼痛多为间歇、或急性起病后腹痛迁延不愈

(1)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克罗恩病(节段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2)空腔脏器的张力变化:胃肠痉挛或胃肠胆道运动障碍

(3)消化性溃疡:(慢性节律性周期性的腹痛)

(4)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慢性胃肠扭转、肠粘连导致的慢性肠梗阻

(5)实质性脏器的增大:魔杖里的增加而发生的腹痛

(6)肿瘤的压迫与浸润

(7)中毒与代谢障碍:铅中毒、尿毒症

(8)神经精神因素:胃肠神经症、肠易激综合征(IBS,胃肠道动力紊乱,腹泻型和便秘型)

三、发生机制

可分为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牵涉性腹痛

1、内脏性腹痛(腹内脏器病变为主要原因,临床最为常见,为器官受到刺激,信号经交感神经传入脊髓):

特点:

(1)疼痛范围弥漫、定位不确切、接近腹中线

(2)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痛、灼痛、绞痛

(3)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2、躯体性腹痛(躯体性腹痛多见于腹膜炎或腹膜癌性浸润,病变已累及腹壁膜或肠系膜根部,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应到相应脊髓阶段的皮肤)

特点:

(1)定位较准确,一般位于受累器官附近的腹壁区域

(2)疼痛程度尖锐、剧烈而持续

(3)可伴有局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强直

(4)疼痛可因体位改变或咳嗽而加剧

3、牵涉性腹痛(内脏疾病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称牵涉痛,在脏器受到较强刺激或痛阈下降时出现)(内脏痛觉信号传到相应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

特点:

(1)定位明确,常发生在远离病变器官的体表,也可发生在病变脏器的体表,其部位所属与病变器官的神经阶段性是一致的。

(2)疼痛剧烈,可伴局部压痛、肌紧张和皮肤感觉过敏

(3)神经分布与腹部脏器的关系

急性阑尾炎、开始脐周痛为内脏性疼痛,部位不确定,伴有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后出现转移性自发性右下腹痛,这属于牵涉痛,出现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则属于躯体性腹痛

四、临床表现

1、腹痛部位

最先出现腹痛部位往往为病变所在。

中上腹部: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疼痛

右上腹部:肝和胆囊疾病

下腹部:膀胱炎、盆腔炎、异位妊娠破裂疼痛

左下腹部:降结肠、乙状结肠病变

右下腹部:阑尾、回盲部病变

脐部、脐周:小肠病变疼痛

弥漫性、腹部不定疼痛: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机械性肠梗阻、急性坏死性肠炎、卟啉病、铅中毒、腹型过敏性紫癜

2、腹痛性质和程度

突发中上腹剧烈刀割样痛、灼烧样痛: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消化液刺激腹膜

中上腹持续剧痛或阵发性加剧: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

阵发性剧烈绞痛:空腔脏器痉挛,常见于肠梗阻、胆石症、泌尿系结石

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胆道蛔虫症

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壁肌紧张或板样强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隐痛、钝痛:内脏痛、胃肠张力变化或轻度炎症

胀痛:实质性脏器的包膜牵张所致,如慢性肝炎、淤血性肝大

3、诱发缓解因素

高脂肪饮食:诱发胆囊炎、胆石症

不洁饮食:急性胃肠炎

酗酒、暴饮暴食: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腹部手术:机械性肠梗阻

腹部受暴力作用而剧痛或休克:肝、脾脏破裂

精神刺激、感染、药物诱发:卟啉病

进食:进食可诱发或加重胃溃疡的疼痛、减轻或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

排便后减轻:肠炎

呕吐后减轻:幽门梗阻引起的腹痛腹胀

呕吐、排气后缓解:肠梗阻引起的腹痛

4、发作及持续时间

餐后痛:胆胰疾病、胃部肿瘤或消化不良

饥饿痛发生周期性节律性痛:胃窦、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在两餐之间,持续不减至进食后

餐后约1h,持续1-2h缓解:胃溃疡疼痛

月经来潮有关:子宫内膜异位

月经间期:卵泡破裂

5、与体位的关系

左侧卧位:胃黏膜脱垂者

胸膝位、俯卧位可使腹痛及呕吐缓解:十二指肠壅滞症

仰卧位疼痛明显、俯卧位或前倾位减轻:胰体癌

前屈时加重、直立时减轻:反流性食管炎烧灼痛

6、腹痛的放射

胰腺炎左腰背放射,心绞痛、大叶性肺炎、心肌梗死可放射到上腹部,转移性腹痛:阑尾炎,扩散性腹痛: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和肠穿孔

五、伴随症状

六、诊断思路

首先排除各种极腹症,如急性胃肠穿孔、急性胰腺炎、阑尾炎、尿道结石、内脏出血

七、刷题笔记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腹症.对过去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剧烈疼痛,很快扩散到全腹,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典型病例不难诊断.

分享医学知识,传递文学思考

白衣静思

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bgongshi.com/nwyjc/61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