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为南方民间草药。
别名: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蛇舌癀、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甲猛草、蛇针草、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珠仔草、定经草、小叶锅巴草、南地珠、散草、竹叶草、奶沙尔、铁沙尔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生生披散草本,高15-50cm。根细长,分枝,白以。茎略带方形或扁圆柱形,光滑无毛,从基部发出多分枝。
叶对生;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cm,宽1-3mm,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有时稍粗糙,侧脉不明显;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mm,先端芒尖。
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常具短而咯粗的花梗,稀无梗;萼简球形,4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2mm,边缘具睫毛;花冠白色,漏斗形,长3.5-4mm,先端4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2mm,秃净;雄蕊4,着生于冠简喉部,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扁,花药卵形,背着,2室,纵裂;子房下位,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形。蒴果扁球形,直径2-2.5mm,室背开裂,花萼宿存。种子棕黄色,细小,且3个棱角。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态环境:生于潮湿的田边、沟边、路旁和草地。
产地:主产于广东、福建、广西、湖南、江西、四川等省。江南各省多分布。
性状:全体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主根细长,粗约2mm,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心髓部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易脱落;托叶长1-2mm。花、果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花常具短而略粗的花梗。葫果扁球形,直径2-2.5mm,室背开裂,宿萼顶端4裂,边缘具短刺毛。气微,味淡。
主要成分:含七种结晶物质,机三十一烷、豆甾醇、乌苏酸、土当归酸、β-固甾醇等。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在体外(相当生药6g/ml)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美蓝试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测定,对前二者的抑制作用亦较强。
曾用浸膏于小鼠S一和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实验性治疗,皆无明显抗癌作用;0.5-1g生药/ml在体外对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美蓝试管法),但作者认为此属非特殊性的。
2、抗菌消炎作用:体外抗菌作用并不显着,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微弱作用。观察煎液对正常和人工阐尾炎兔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白细胞在体内外吞噬后力的影响,认为其抗炎作用,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等因素所致。
2.1.抗菌: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1:2对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具抑制作用。
2.2.抗炎免疫:煎剂4g/kg1日内灌服4次,对正常兔及人工狭窄阑尾所致的实验性阑尾炎兔均有刺激网状内皮糸统增生,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使嗜银物质倾向致密化,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而达到抗炎的作用。
煎剂mg/只灌胃对初次免疫小鼠脾脏抗原结合细胞有抑制增生作用。水提物2mg/只腹腔注射,对小鼠可增强异型小鼠脾细胞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mg/kg腹腔注射,可增加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FC);30-μg/ml可增强小鼠脾细胞对丝裂原ConA及LPS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30μg/ml可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MX-87靶细胞的杀伤率。
毒性:浸膏半数致死量,小鼠腹腔注射为g生药/kg。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甘,淡,凉。
归经:心;肝;脾;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主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捣汁。外用:捣敷。
禁忌: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
1、治急性阑尾炎(单纯性):用单味白花蛇舌草60g,谁煎服,每日2~3次,疗效较好。
2、治急性肾炎,有浮肿,小便有蛋白,配车前草,栀子、茅根等,方如白车汤,此方尤其适用于治小儿肾炎,对消肿效果较好。
3、治尿道炎、膀胱炎,配车前草、银花、黄柏等。
4、治盆腔炎,配入地金牛、穿破石,方入盆炎汤,效果良好。5、治蛇咬伤,青竹蛇咬伤后,以白花蛇舌草15~30g(鲜、干品均可),白酒半斤煎服,煮沸3~5分钟,分2~3次服完。
6、试用于癌症治疗,可于治癌方剂内加入白花蛇舌草30~60g,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用量:15~60g,治癌可用至75~g。
处方举例:
1、白车汤:白花蛇舌草15g,车前草15g,山栀子9g,茅根30g,紫苏叶6g,水煎服。
2、盆炎汤:白花蛇舌草45g,入地金牛9g,穿破石15g,水煎服。
注:据江西药科学校中草药学页记载:“另有伞房花儿草(伞花蛇舌草)民间常和白花蛇舌草一起混用。两者主要区别是伞房花耳草的花2~5朵排成伞房状,腋生;而白花蛇舌草的花单生叶腋中,两者效用是否相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故事:
从前有一位名医,受邀去诊治一名重症患者。患者患胸背憋痛多天,低热缠绵,咯吐脓痰,经过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这位名医诊病阅方,苦思冥想,一时也找不到治病良方,疲乏间伏案打起盹来。恍惚中,他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柔声细语地对他说:“患者乃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即会买下放生。您务必精心施治,救君一命。”名医急切讨教良方,白衣女子说:“请随我来。”
他随白衣女子来到室外,白衣女子却眨眼间没了踪影。但见白衣女子之前站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花蛇,弄舌吐信,蛇舌挥吐处出现丛丛小草。
他正惊奇的时候突然醒了,原来是一个梦,患者的家属来请他去吃饭。他思考着梦中的情景,说了句“且慢,请随我来”,便带着患者的家属来到室外。仔细一看,果然见埂坎边长着许多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
他顿悟道:“这莫非是神授的治病良药?”于是他采了许多这种草,并嘱咐患者的家属即刻煎煮。患者服后,果然感觉胸宽气畅,连服几日后,低热退了,咯吐脓痰的症状也消失了,不久便痊愈。
之前为患者诊治的医生都来向这位名医讨方索药,可名医遍查所有典籍,也未查出这种小草是什么药。回想梦境所见,他为此药起名“白花蛇舌草”,并感而吟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药流传。”
点击
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