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综日练day53

西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59341.html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1、男,45岁。5年来每于餐后半小时出现上腹饱胀、疼痛,持续约2小时后可自行缓解,常有反酸、嗳气,偶有大便颜色发黑。近期行上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提示胃窦小弯侧1cm大小壁外龛影,边缘光滑。该病人若手术治疗

该病人若手术治疗,常采用的术式是:

A.毕I式胃大部切除术

B.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C.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D.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解析:

A①中年男性,长期上腹痛,以餐后痛为主,可自行缓解,钡餐检查提示胃窦小弯侧壁外龛影,应诊断为胃溃疡,手术治疗首选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②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常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我国应用较少。

2、男,1岁。突然哭闹4小时,阵发性发作,不发作时如正常,发作时面色苍白伴呕吐,为所食牛奶,大便呈果酱样。

(1)发作时查体,最可能的腹部体征是:

A.全腹胀,可见肠型

B.肝浊音界消失

C.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D.可扪及腊肠形肿物

(2)首选检查方法是:

A.腹部B超

B.钡剂灌肠

C.腹部CT

D.腹腔穿刺

(3)常规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急症剖腹探查

B.低压空气灌肠

C.静脉滴注抗生素

D.胃肠减压

解析:

(1)D(2)B(3)B

(1)肠套叠好发于2岁以下男童,其临床特点为:阵发性腹痛、果酱样大便、回盲部空虚、腊肠样包块。本例为1岁男孩,阵发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应考虑肠套叠。肠套叠患儿可于右侧腹部扪及腊肠形肿物,为末端回肠套叠入回盲部所致。肠套叠的三大症状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腹胀、肠型、腹肌紧张等体征不典型。肠套叠可致肠梗阻,表现为肠鸣音进,而不是减弱或消失。肝浊音界消失常见于胃肠穿孔,而不见于肠套叠。

(2)肠套叠首选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见空气或钡剂在结肠受阻,阻端钡剂呈“杯口”状,甚至呈“弹簧”状阴影。

(3)肠套叠的治疗首选空气(或氧气、钡剂)灌肠复位。仅在灌肠复位失败,或疑有肠坏死时,才急诊剖腹探查。CD均为辅助治疗措施。

3、男性,29岁。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36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1)查体时让病人仰卧,使右髋和右股屈曲,然后医师向内旋其下肢,引起病人右下腹疼痛,提示其阑尾位置:

A.位于右上腹部

B.在右下腹麦氏点深面

C.靠近闭孔内肌

D.位于腰大肌前方

(2)入院后腹痛加重,伴有寒战高热,体温40℃,巩膜轻度黄染,剑突下压痛,右下腹肌紧张,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

B.阑尾炎合并胃穿孔

C.阑尾炎合并败血症

D.阑尾炎合并门静脉炎

(3)急症行阑尾切除术,并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术后8天,体温38.5℃,病人出现下腹坠痛,里急后重,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腹部B超

B.盆腔CT

C.直肠镜

D.直肠指检

解析:

(1)C(2)D(3)D

(1)对急性阑尾炎病人查体时,让病人仰卧,使右髋和右股屈曲,然后医师向内旋其下肢,引起病人右下腹疼痛者,为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2)急性阑尾炎时,菌栓脱落可经阑尾静脉→回结肠静脉→肠系膜静脉→门静脉→肝,从而引起门静脉炎、肝脓肿。本例突然寒战高热,体温达40℃,巩膜轻度黄染,剑突下压痛,说明合并门静脉炎。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只表现为“右下腹肌紧张,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不会出现巩膜轻度黄染,剑突下压痛。

(3)阑尾炎手术后,病人体温增高,下腹坠痛,里急后重,说明有直肠刺激症状,最可能是并发盆腔脓肿,因此首选的检查方法是直肠指检,不要误答腹部B超。

4、肛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明确:

A.瘘管行程和内口位置

B.有几个内口

C.有几个外口

D.有几个瘘管

解析:

A肛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明确瘘管行程和内口位置,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避免复发。

5、男,52岁。近2个月来排便次数增多,有肛门坠胀感及里急后重,粪便变细。常有黏液血便,经抗生素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不久又复发,且呈进行性加重。

(1)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

A.直肠指诊

B.钡灌肠检查

C.腹部CT

D.直肠镜检

(2)若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腺癌,肿瘤下缘距肛门约12cm,肿块直径约3cm。最佳手术方式应选择:

A.Miles手术

B.乙状结肠造口术

C.Hartmann手术

D.Dixon手术

(3)若术中探查发现肿瘤已浸润至浆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肝脏及盆腹腔未见转移灶,则TNM分期为:

A.T1N1M0

B.T2N1M0

C.T3N1M0

D.T2N2M0

解析:

(1)A(2)D(3)C

(1)老年男性,排便习惯改变,伴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黏液血便,最可能为直肠癌,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直肠指诊。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可触及70%左右的直肠癌。请注意:确诊结肠癌、直肠癌首选纤维结肠镜、直肠镜。

(2)直肠癌的手术方式根据肿块距肛门的距离而定:直肠癌下缘距肛门5cm选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直肠癌下缘距肛门5~7cm以上选用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此为7版《黄家驷外科学》P观点。9版已删除相关知识点。8版《外科学》P观点为: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选用Miles手术,距齿状线5cm以上的直肠癌选用Dixon手术,此观点不适合解题。本例肿瘤下缘距肛门约12cm,因此首选Dixon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术(Hartmann手术)适用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Miles手术或急性肠梗阻不宜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

(3)结直肠癌的TNM分期标准为:T:T1肿瘤侵及黏膜下层;T2肿瘤侵及固有肌层;T3穿透固有肌层至浆膜下,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穿透脏腹膜,或侵及其他脏器组织。N: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1-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4个区域淋巴结转移。M:Mx无法估计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按此分期标准,本例应为T3N1M0。

6、男,45岁,5天前突起寒战高热,最高体温40.6℃,伴肝区持续性胀痛。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明显,肝肋缘下3cm,质地稍硬,触痛明显,表面无结节。肝B超示肝右叶多个2cmx1cm大小之液性暗区,未见结节影。

(1)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肝脓肿

B.阿米巴性肝脓肿

C.肝血管瘤并发感染

D.肝癌并感染

(2)本例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

A.肝动脉

B.门静脉

C.胆道

D.肝静脉

(3)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大肠埃希菌

B.绿脓杆菌

C.肺炎链球菌

D.溶组织阿米巴

(4)本例最主要的治疗是:

A.抗生素治疗

B.切开引流

C.内引流术

D.脓腔注入抗生素

解析:

(1)A(2)C(3)A(4)A

(1)病人急性起病,高热,肝区持续性胀痛,肝脏肿大,右上腹压痛,肝B超示肝脏多个液性暗区,可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起病缓慢,与本病不符。肝血管瘤一般很少并发感染。本例肝脏体检不符合肝癌。

(2)细菌性肝脓肿的感染途径有4条:胆道逆行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约占50%)、肝动脉、门静脉、肝周围的感染蔓延等。

(3)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链球菌、类杆菌属等。

(4)多个直径3cm的细菌性肝脓肿,应行抗生素治疗。只有直径3-5cm的单个脓肿,可行置管引流或切开引流。

考点回归:

(每日任务为复习总结,今日无相关考点总结表格。)

研崽崽,做完了题,记得在评论区打卡哦~还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gongshi.com/nwytp/9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