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围血管疾病:(1)大隐静脉曲张:病因----原发性为浅静脉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静脉壁薄弱;继发性为深静脉病变(梗阻)。临床表现:早期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隆起,后期小腿溃疡。辅助检查:Perthes试验了解深静脉是否通畅;静脉造影是首选的确诊检查,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常见的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护理措施:术前术后均要抬高患者30°,备皮下要超出踝关节(下肢+下腹部范围),修剪趾甲,术后弹力绷带包扎至少2周,24小时内卧床为了防止血管破裂,24小时后下床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易导致肺栓塞(熟悉具体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累积四肢小动静脉为主的疾病,主要为下肢小动脉,主要病因吸烟、寒冷,临床表现:局部缺血期--血管痉挛--间歇性跛行--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营养障碍期--血管壁增厚--静息痛--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组织坏死期----坏疽。护理:戒烟,保暖(禁忌局部加热),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buregre运动),静脉手术抬高患肢30°,制动一周;动脉手术,患肢平放,制动2周。
2、心跳呼吸骤停:诊断:主要依据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实施复苏术(CAB):首先人工循环(心脏按压位置为胸骨下段即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深度:至少5cm;按压频率:至少次/分,下压:放松=1:1;按压有效的标志:大动脉搏动恢复),开放气道(取平卧位,头后仰,颈过伸);人工呼吸(有效的标志:胸廓起伏);按压比率:成人30:2,小儿单人30:2,双人15:2(如遇气道梗阻如异物、水、淤泥应该先清除,在心脏按压之前)----二期复苏:药物复苏,首选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心脏复苏首选药物为肾上腺素----复苏后处理及脑复苏(脑水肿脱水首选20%甘露醇,15~30分钟内快速滴完ml),心跳、呼吸骤停后出现的病理改变首先受累脏器是脑组织,表现为脑水肿。
3、消化系统解剖生理:食管有3个狭窄:第1处在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及食管入口处;第二处在主动脉弓水平处,第三处在食管下段。胃:胃液-0ml/24小时;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胃蛋白酶原和凝乳酶原;粘液细胞:分泌碱性粘液;G细胞:胃泌素。位的运动:容受性舒张,胃蠕动,紧张性收缩。小肠的运动: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大肠的运动:带状往返运动,分节推动运动和多袋推进运动。胆汁24小时总量为-ml;胰液-ml。
4、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决定因素:胃酸;直接因素:胃蛋白酶原的自身消化;生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外科治疗方法:首选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毕Ⅱ式胃空肠吻合。内科并发症:(1)急性穿孔:多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病史,突发剑突下刀割样剧痛波及全腹,腹膜刺激征明显,肝浊音界缩小;首选检查为腹部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选择手术治疗;非手术护理措施最重要的是禁食和胃肠减压。(2)大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多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溃疡病史,表现为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表现,急症胃镜首选,多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护理措施急性出血期禁食,稳定期进温凉流质。冰盐水洗胃,必要时加去甲肾上腺素。(3)瘢痕性幽门梗阻:溃疡病史,表现为呕吐宿食,可有脱水体征,首选X线钡餐检查,首选手术治疗,术前必要的护理措施是温盐水(等渗盐水)洗胃。术后并发症护理:(1)吻合口出血发生于术后12-24小时,早期重点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形状、量和血压。(2)吻合口梗阻:呕吐食物不含胆汁;(3)输出袢梗阻:呕吐食物和胆汁。(4)输入袢梗阻:急性完全性梗阻呕吐频繁,不含胆汁,量少;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呕吐大量胆汁。(5)倾倒综合征:进食高蛋白饮食、粗硬食物,预防:进食后平卧。
5、外科营养:能够产生能量的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肠内营养的最佳途径为口服。肠外营养(TPN)的适应症:营养不良,胃肠道功能障碍,因疾病/治疗限制胃肠道摄入受限/不足,高分解代谢状态,抗肿瘤治疗期间,TPN在2周内的:首选穿刺的静脉为周围静脉,长期(2周以上)TPN:首选穿刺的静脉中心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TPN并发症:穿刺并发症:气胸等;导管脓毒症(拔除导管)。
6、体液分布:体液占60%体重,细胞外液占20%体重(血浆5%体重,组织间液15%体重)。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Na+
主要阴离子:CI-,HCO3-,蛋白质;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K+,Mg++;主要阴离子:HPO4--,蛋白质。
无形失水ml包括:呼吸蒸发ml皮肤蒸发ml。肾脏是酸碱平衡调节的最重要器官。高渗性缺水:临床特点—口渴,主要病因—高热,首选的液体—5%葡萄糖溶液。低渗性缺水:首选液体—等渗盐水。等渗性缺水:最常见,急性缺水,首选平衡液。补液计算公式:第一个24小时总量=1/2已经丧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其中生理需要量为—0ml。过多过快输入等渗盐水可出现高氯血症。血钾正常值为3.5-5.5mmol/l。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病因:摄入不足,排出过多,碱中毒,转入细胞内;表现:最早变现为肌无力。心电图:T波低平、倒置,S-T下降静脉补钾:补钾注意事项:速度不能过快20mmol/h(60-80滴/分);浓度不宜超过40mmol/L(0.3%);量不能过多;见尿补钾(尿量40ml/h)。血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病因:入量过多,排出减少(急性肾衰竭最常见),酸中毒,细胞内转出。表现:最严重的是心脏停搏。心电图:T波高尖。QRS波增宽。治疗:禁(林格液)钾、转(补碱等)钾、抗(葡萄糖酸钙)钾、排(大于6.5mmol/l,透析)钾。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呼吸深快,首选5%碳酸氢钠;代谢性碱中毒:幽门梗阻可出现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7、肠梗阻:肠梗阻类型:机械性梗阻最常见;麻痹性肠梗阻多见于急性腹膜炎。高位梗阻呕吐剧烈(幽门梗阻最剧烈),低位梗阻腹胀明显,肠梗阻临床表现中最重要的是:肛门停止排气、排便;首选检查腹部立位平片(出现液气平面),绞窄性梗阻(肠扭转)常需急诊手术解除。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关键是禁食、胃肠减压,缓解的标志是:肛门排气排便(也是可以拔出胃管和进食的标志)。肠套叠:2岁以内小儿多见,表现为:小儿哭闹,果酱样血便,腊肠样肿块,首选空气灌肠检查和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多通过非手术处理,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肠扭转:常需要急诊手术,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饱餐后剧烈运动诱发;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人,便秘是病因。
8、急性阑尾炎:主要病因—阑尾腔梗阻(青壮年以淋巴滤泡增生多见,老年人以粪石多见),典型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交感神经腹腔从及内脏小神经引起的内脏痛,脐周与上腹部疼痛属于牵涉痛),主要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单纯性阑尾炎常无明显腹膜刺激征,疼痛突然消失再波散全腹部提示阑尾穿孔,辅助检查:血常规。治疗:首选手术,小儿和老年人要尽早手术。护理:早期下床活动可防止肠粘连,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术后3-5日)。术后一周出现直肠刺激症和膀胱刺激征加上发热考虑为盆腔脓肿。术后24小时内观察要点是内出血,主要观察血压、脉搏。阑尾周围脓肿须保守治疗后3个月复诊手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