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历来都是让人头疼的事情,而且婆媳矛盾的波及范围很广,别说是婆媳了,就连夫妻关系也可能毁于一旦。婆媳关系是婚姻关系的衍生品,来源于婚姻,也可能摧毁婚姻,如若家里的人都不重视,整个家迟早都会分崩离析。婆媳矛盾的成因有很多,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多数都是两人共同的原因,但也有例外。婆媳关系好不好,与性格也有很大的原因,有些人性格本就刁钻蛮横,自私跋扈,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定然不会太和谐。真要解决婆媳矛盾,还是得从根源着手,从性格入手。转变性格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要想家庭和谐,改变才是最好的选择。人活着,不能总等着别人来迁就你,而是要懂得顾全大局。家人相处,本就是应该互相迁就,做长辈的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长辈却为老不尊,仗着自己婆婆的身份。就对儿媳呼来唤去,甚至想方设法要让儿媳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这样的婆婆生活在一起,绕是儿媳脾气再好,也会有难以容忍的一天。有句古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不好的事情做多了,最终都会报应到自己的身上来。做婆婆的就算再不喜欢儿媳,也应该学着接纳和退让,剑拔弩张对谁都不好。女人嫁到婆家,不就是希望自己能被接纳吗?婆婆不接纳儿媳,那儿媳也不会太善待婆婆。有因就有果,做婆婆的不想亲人反目,就得先学会接纳。廖萍和婆婆的关系之所以不够好,就是因为婆婆一开始就没接纳她。在廖萍看来,婆婆不接纳她,那就不该伸手向她索要东西,可婆婆竟要的理所当然。婆婆不接纳廖萍,主要还是因为廖萍出身农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没什么文化。婆婆一直觉得自己的儿子理应娶个更优秀的女人,所以她才瞧不起廖萍。廖萍也没在意,她嫁的是丈夫,又不是婆婆,所以没有和婆婆过多计较,反倒是婆婆经常找她的麻烦,找完麻烦竟还能厚着脸皮伸手向她要钱。婆婆就是这样的人,前一秒还趾高气扬扯着嗓子指责廖萍,后一秒立马就能变脸,求着廖萍满足她的私欲。廖萍是个容易心软的人,每次婆婆一求她,她就没办法无视。再者说,为了维护家庭的平和,她也只能尽力满足婆婆。廖萍的满足并没有得到婆婆的感激,关键时候,婆婆还是把她当外人对待。最让廖萍难以释怀的,是前年做手术的时候。前年夏天,廖萍突发急性阑尾炎,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住院期间,恰逢丈夫出差,廖萍就想让婆婆来照顾她,谁知婆婆竟说:“你不过就是个外人,没资格让我照顾!”婆婆的话就像是一个烙铁,烧得滚烫之后,把“外人”二字深深烙在她的心上,让她怎么也释怀不了。廖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用心对待婆婆,可婆婆却一直把她当外人对待。这之后,廖萍和婆婆的关系就更差了。以前只要是婆婆有需求,廖萍都会尽力满足,自从知道婆婆把她当外人后,她就不想再满足婆婆了,不过婆婆并不死心。婆婆知道廖萍娘家种了几亩地,每年收成都不错,所以家里一没米了,婆婆就会打电话让廖萍父母送来。廖萍父母都是老实人,婆婆开口要他们自然不会拒绝,几十斤几十斤的送。从家过来本就不方便,每次米一送到婆婆就急着赶人,要不是廖萍坚持留父母住几天,婆婆可能连家门都不让他们进。这种情况多了,廖萍就更加心疼父母,对婆婆的怨念也更重。所以当婆婆再次让娘家父母送米时,廖萍就忍不住了。伸手要就得有伸手要的态度,可婆婆一如既往的高傲,压根没把廖萍放在眼里。这次婆婆也是一样,理所当然地说道:“儿媳,让你爸妈送一百斤米过来,不要陈米,要今年的新米!”看到婆婆的样子,廖萍心里的怒火就压制不住。廖萍没给婆婆好脸色,她告诉婆婆:“我是外人,没理由满足你的需求!要米自己,自己去买,自己去扛吧!”廖萍说完就离开了家,之所以离开,不是因为怕,而是因为不想和婆婆正面冲突。不过她和婆婆已经闹成这样了,往后也不会太和谐。小菁情感建议:可以看出,廖萍与婆婆的矛盾,主要就出在婆婆身上。她瞧不起人的态度,和把儿媳当外人的观念,都是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真正要解决她们的婆媳问题,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因为性格很难改变,唯有把问题交给时间,才能慢慢缓和婆媳的关系。当然,这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只有婆媳两人齐心协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奋进,矛盾才能得到缓和。婆媳不是仇人,之所以关系不和,还是在于彼此不够了解,不够豁达。走心问题其实不必太执着,各自退一步,多一些理解,矛盾自然会少很多。如果彼此都做不到,那就用距离来缓解,毕竟婆媳之间都是远香近臭的?不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矛盾自然就少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gongshi.com/nwyzz/1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