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公安民警护航加查虫草采挖工作纪实)
五月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草木皆绿、万物复苏,冬虫夏草经过漫长冬天的积蓄生长,到了成熟期,每年的4至6月,是采挖冬虫夏草的最佳时节,也是公安民警保驾护航虫草采挖工作的重要时期。
在这里,采挖虫草一直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虫草交易对加查县繁荣经济、刺激消费、活跃市场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人员的聚集给治安秩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今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16个虫草采挖点共聚集了多人采挖虫草,约占加查县总人口的49%,其中一部分是年异地搬迁来的扶贫群众。
连牧民群众养的马都不愿意上去
天刚泛亮,民警们的车却早已上路。
车子顺着雅鲁藏布江沿岸向北行驶,慢慢爬上了盘山路,曲曲折折的山路顺着峡谷延伸,历时近3个小时,抵达距离县城多公里的坝乡。
刚到雪布丁值守点的山脚,远远的一位健硕藏族汉子迎上来,原来是山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索朗次仁。他晒得黝黑掉皮的双手抱着一堆辅助登山的“拐杖”,一边给大家塞着一边解释道:
“别小看这根‘拐’,从米爬到米的山顶不是闹着玩的,喏,值守点就在我们能看见的这座山后边的凹凹里,连牧民群众养的马都不愿意上去。”
顺着索朗次仁手指的方向,一座又一座山尖尖叠加在一起,雪后,薄雾缭绕,谁也说不准他口中的那个“山凹凹”到底在哪里,多久能到达,更无法想象那个“山凹凹”里还住着一群人。
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了独有的小气候,海拔每升高米,气温降低0.6℃。从这里到雪布丁,民警们徒步8公里,需近3小时,大雪、小雨、冰雹、晴天交替变幻是常有的事。
(察日松多采挖点群众居住的帐篷贾贯涛供图)
前往其他几个虫草采挖值守点的另一队人马穿过坝乡去往察日松多沟,道路一边是山峦一边是悬崖,雨后的泥路坑洼不平,车轮经常空转,颠簸了近2个小时,车辆停在河边的平地上,几个藏族阿佳蹲在河边浣洗衣服,河对岸,多顶帐篷依次扎起,这里聚集了多名挖虫草的群众,孩童奔跑、群众三五围坐,刷虫草、晒太阳,宛如大山里的一个小“闹市”。
加查县公安局政委宋盘已经在这里等着了,他要给巴那童噶虫草采挖点的民警贾贯涛送药。
跟着宋盘政委的车子,来到与察日松多有11公里远的巴那童噶,帐篷口,加查县公安局民警贾贯涛半睡在床上,鞋上的泥土还是湿的,豆大的汗珠渗满额头,怀抱自己的双臂直哆嗦,泪水挂在眼角……
“小贾得胃病几年了,隔三差五打针输液是常事,他办公桌上常备药摞得有电脑的一半还高。”宋盘政委边给他递药边比划,“犟脾气,要坚持在这扛着,说自己心里有数。”
日头渐高,前往雪布丁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索朗次仁一行人艰难的跋涉着。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衫,顾不上擦,黏黏腻腻地贴在身上,每往前挪一步都呼哧带喘,每走50米,得停下来喘气休息。
遇上一个老伯大声招呼,索朗次仁过去看,老伯脚踝处鼓起一个梨大的疙瘩,边问情况边拿出急救包为老伯简易处理,只听他气呼呼地指着驼干粮的马骂骂咧咧的,原来老伯是给山上值守点的同志运送物资,走到这,马死活不肯走了,喂了粮草都不起身,老伯一鞭子挥下去,这马抬脚就给了老伯一蹄子。
大家哈哈大笑,雪布丁还真是一个连马都不愿意上去的地方。
非常时期就要有非常的担当
(值守雪布丁虫草采挖点民警——特警支队民警杨宗兴舒山供图)
(值守雪布丁虫草采挖点民警——特警支队民警罗丹舒山供图)
(巡山路上舒山供图)
下午2点,索朗次仁一行终于看到镶在雪布丁山沟沟里的点点帐篷,从驻点右侧方绕过来五个人,携带装备,领头的是特警支队民警杨宗兴,黢黑的脸庞亮的发光,胡子拉碴的,唯一不变的还是那腼腆的笑容,“饿了吧,给,就是只有一个没法分。”杨宗兴从背包里摸出一个真空包装的卤鸡腿。“我这还有个。”身后的特警支队民警罗丹也递过来一个。
就是这种随处能买到的“小零食”在这里成了“珍肴”——因为它轻便、扛饿,每天巡逻的人可以每人领取1个、而早出晚归护送群众上山挖虫草的民警可以每人领取2个,留在点位的人是不允许吃的。
(正在排队打饭的雪布丁执勤点民警扎西桑珠供图)
说话间,值守点10余名山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已经排队打饭了,满身泥土、嘴唇干裂,或蹲或站,都抵不过一番辛苦后这顿热饭带来的幸福。
“大厨”侯石(山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说:“你们现在来是赶上好时候了,能吃到熟米饭,还有热菜,之前可没这待遇。”
时间倒回到4月24日夜里23点20分,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声将名民警们紧急调往虫草采挖点。仅仅一天时间,一个个坚强的临时战斗堡垒就建成了,为虫草采挖安保工作抢得先机。
(民警正在劈柴舒山供图)
(民警正在取水舒山供图)
(为群众送药舒山供图)
(修建被积雪压垮的帐篷舒山供图)
为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大多数参战民警仅携带必须警用装备便迅速投入一线值勤工作。生活物资匮乏,一天只吃一碗泡面,后来吃夹生米饭,喝冰川雪水,药品不全,导致不少同志腹泻、急性阑尾炎、胃疼等。
“考虑不周到,连个锅都没带,当时在路上拣了一个铝盆来烧水,都变形了,可能是牧民不要扔的吧。”来自错那错噶虫草采挖值守点的加查县公安局坝乡派出所教导员白玛罗布至今提起来都眼眶泛红,觉得自己对不起这帮并肩作战的好兄弟。
值勤点困难很快传回了市局。“非常时期就要有非常的担当,要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标准、最严的举措保障好这次虫草采挖的安保工作!”山南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虫草采挖安保工作领导小组的现场总指挥张玉涛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经与加查县委、县政府对接协调,在迅速地全面安排部署后,一车车新鲜的物资送上来了,用电困难也得到了解决,民警们对完成这次任务的信心更足,劲头更高了!
我也想家想孩子但这里更需要我
错那错噶沟位于三个村庄的交界处,采挖虫草群众多,巡逻范围广,第一天驻点时候来的19个民警,因为心脏疾病、高寒缺氧等原因撤回8个人,现有的11人分成4组,分别设卡拦截外来无虫草采挖证人员、巡山巡逻、护送百姓上下山挖虫草、留点照看群众财产。
(正在吸氧的次仁扎西执勤点民警白玛罗布供图)
(执勤民警与挖虫草的百姓在一起执勤点民警白玛罗布供图)
这是海拔最高的一个点,有一截路冰雪覆盖,走在队伍最后的次仁扎西隔一会停下脚步,打开手里的便携式氧气呼吸机,仰头吸一下,再低头抬起似有千斤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往前迈。“这批来的同志们都是自告奋勇,写了请愿书上来的,次仁扎西就是其中一个,尽管中途缺氧,还是坚持到底,他说不当逃兵,他要是退缩了,就总要有人顶上来。”加查县公安局拉绥乡派出所副所长益西次仁说。
(照顾三个月大的婴儿执勤点民警白玛罗布供图)
(和儿童一起跳舞执勤点民警白玛罗布供图)
在这里,他们化身留守婴儿的“超级奶爸”,儿童的“临时托管员”……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单身汉,可怀抱婴儿、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的样子却像极了爸爸的样子。
(检查过往群众虫草采挖证执勤点民警白玛罗布供图)
巡山查验过往群众证件、护送百姓上下山、穿梭在各个帐篷间处理突发事件、登记反馈群众意见,他们马不停蹄;“高反缺氧、雪盲,需要药了找我们”、“晚上休息看好东西”、“上山注意安全”,他们不厌其烦。
“贡布朗杰,快,给我剪头发。”一个月没有理发的白玛罗布径直走进帐篷。
帐篷里,斜靠在床上翻看手机的是贡布朗杰,通讯不畅不能实时视频聊天,休息时间就看看手机里3岁女儿和1个多月大儿子的照片,这个连续8年参加虫草采挖安保工作的藏族汉子,此时一脸柔情。“想家想孩子,但是我觉得这里更需要我。”
值守雪布丁的山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格桑曲达,岳父病危,爱人辗转多方才与他取得联系,可还是未能赶上…
值守错那错噶的更才,急性阑尾炎病发,坚持到近乎晕倒才医院…
职责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上。每个人的故事都让人钦佩,又让人心酸。
你们都呀咕嘟(藏语好的意思)
自驻点至今,四个虫草采挖点稳定和谐,虫草交易市场秩序井然,未发生任何矛盾纠纷事件。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上山挖虫草,今年是第16个年头了,从办证、上山、扎帐篷、挖虫草到送虫草去收集点,越来越便捷,你们在我们放心,呀咕嘟!”来自冷达乡的群众格桑多吉向巡逻的民警竖起了大拇指。
异地搬迁群众桑珠说:“经常为我们送药,让我们有任何困难找他们,谢谢我们的人民警察。”
错那错噶的百姓们与值守民警亲如一家,自家的柴火、牛粪成袋地往驻点上运送,从不留姓名。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为虫草采挖群众保驾护航,坚持人民至上,把关系民生的事情做细做实做牢,把群众关切的问题解决好,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正在理发的白玛罗布高欢欢供图)
下午5点,我们驱车返回时,因为胃疼而流泪的贾贯涛已经穿梭在各个帐篷里登记人数了,白玛罗布也背对雪山、面朝草地在理发了,偶尔有群众满载而归,车辆拐过一个大弯,身后的这群人、这些帐篷、这些故事消失在视线里,隐藏在那片山凹凹里了。
车辆行驶在白云雪山间,碧蓝的天空下时有飞鸟划过,“祥云飘绕的青藏高原哟,人心上架起一道最美的彩虹,洁白的哈达相伴最美的彩虹,藏汉民族血脉永相连......永相连”歌声在圣洁雪域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