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属中医“肠痈”范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尤以青壮年人发病居多。
多因热、湿、寒邪夹瘀,积于肠道所致。若由湿热夹瘀所致则发病迅速,寒温瘀血互结,郁久化热而起则发病缓慢。
初起中上腹或脐周围呈阵发性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天枢穴附近(阑尾所在部位)。呈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绞痛,伴轻微恶寒,恶心呕吐等肠胃道症状。继则腹痛增剧,高热持续不退。若见右下腹有明显肿块,甚则腹部膨胀,转侧闻水声等,则为脓成期。
银归解毒汤汤
组成:金银花90克,当归60克,生地榆30克,麦冬3克,玄参30克,生甘草9克,慧政仁15克,黄芩30克。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空腹服)隔6小时服1次,重者可服2剂,日夜连服。功用:清热解毒,滋阴泻火,凉血活血,利湿健脾。主治:急性阑尾炎。附记:注意休息,忌走动及劳动。
三草里光汤
组成:白花蛇舌草、鬼针草、败酱草、千里光各15克。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连服数剂。并用鲜黄蜀葵根适量,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化脓性阑尾炎(肠痈)。
蛇舌草方
组成:鲜白花蛇舌草(全草)30~克(干品减半)。用法:水煎服。首剂量要大,同时第1天要服4剂,才能较快控制症状。病情较重者,如合并有腹膜炎病例,首次剂量克。以后按首次剂量的1半给药,第2天起每天服2~3剂。病情较轻者,如急性单纯性闲尾炎,则首次剂量60~90克,以后剂量也按首次剂量减半给药。第1天服4剂,第2天起改为每天服2~3剂。每剂仅煎1次。功用:清热、解毒、消肿。主治:急性阑尾炎。
筋骨草方
组成:筋骨草30克(鲜品60克)。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另以鲜品筋骨草30~50克洗净晾干后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功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治:阑尾脓肿。
疗痛丸
组成:巴豆霜、生大黄各1份,明雄黄2份。用法:上药分研细末,混合拌匀,装入胶囊,每丸含生药0.3克。以温开水送服1~2丸,药后3~4小时不大便可再服1丸。以后每日1丸,连服2~3天后停服。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右下腹尚存深压痛者,可加用红藤煎(红藤30克,赤芍15克,积壳、木香各9克,败酱草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功用:峻下,解毒。主治:急性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三仁解毒汤汤
组成:薏苡仁、瓜萎仁、桃仁、牡丹皮各15克,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50克。用法:水煎服,日服2剂。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主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败酱散
组成:薏苡仁10克,败酱草、地丁草各5克,制附子2.5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9克,日服2次,或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助阳解毒,排脓止痛。主治:化脓性阑尾炎(体弱者)。
大血藤煎
组成:大血藤90克,白花蛇舌草45克,川棘子24克。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重者2剂。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闹尾炎(瘀滞型))
赞赏